2015-11-13 19:16 來源于網絡 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【我要糾錯】
導語:建設工程教育網憑借其多年輔導經驗,聘請國內權威考試輔導專家,依托專業(yè)教學服務團隊,采用高清視頻等先進教學方式,推出一級建造師、二級建造師、造價工程師、監(jiān)理工程師、房地產估價師、安全工程師、咨詢工程師等優(yōu)質網上輔導課程,點擊了解詳情>>>
1.傳統(tǒng)文化可以通過視覺的形式來表達,卡倫認為視覺會“喚醒我們的記憶體驗,以及那些一旦勾起就難再平息的情感波瀾。這就牽涉到建筑的形式問題,一種簡單的方法是具象地模仿以再現傳統(tǒng)建筑風貌,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去研究傳統(tǒng)建筑的尺度和比例,切忌粗制濫造,生搬硬套,因為傳統(tǒng)建筑皆由人工所造,其精美和準確度都因匠人積累的經驗決定。對于缺乏知識和技法積累的現代人來說,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不可小覷,如果不認真地學習傳統(tǒng)技藝,深入體會古代建筑的意境,設計就會成為無本之源。反之,即使是”假古董“,那也是受眾人歡迎的”假古董“。如南京的夫子廟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。而另外一種方式是”仿古新做“,既要仿古,又要體現現代精神,該如何讓這兩者結合呢?只是簡單地將傳統(tǒng)符號加諸于現代形式之上嗎?問題是當傳統(tǒng)的形式被嫁接過來時,已經與結構和功能分開了,兩者難以融合,所以最后給人的感覺還是”假“。因此我們要努力做的,是讓那些能表達出傳統(tǒng)意象的元素自然地從建筑本身生長出來,讓形式重新和結構、功能結合,與現代的材料,生產方式結合。
2.“從形式到形式是創(chuàng)造不出新路子來的”,而且,視覺的表達依然停留在表層的意義上,如果想要追求更深層次的表達,傳統(tǒng)建筑的空間首當其沖。盧紹明在《建筑體驗》一書中描敘人“在空間體驗中建立了一種人與場所的關聯,在體驗中獲得了靈感,在心理描繪中建立了自己的一種場所感,一種飛騰的想象與回憶,一種意義的升華,一種美學滿意”。因此,傳統(tǒng)建筑中的游廊、院壩、照壁、過街樓等等這些空間情節(jié),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、秩序、場所感使消費者身臨其境,通過完整的視覺、聲覺、味覺、嗅覺和觸覺的感受,創(chuàng)造了一種真實的體驗,在感受中完善了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理解。當然,“對本土文化體驗的注重,要運用時代的新技術新方法重新體察傳統(tǒng)文化,空間設計不再是表象復現,而是意境再現。”
3.如果說空間是骨架,那么其承載的生活情節(jié)和其中的景觀就是肉體。它們讓整個空間更為豐滿。店鋪老板的吆喝,古玩店挑挑揀揀的顧客,充滿趣味的民間藝術展演,這樣的生活場景是“一個城市、一個集鎮(zhèn)、一個空間、一個景致的場所記憶的一種具體體現。”而景觀,同樣在向人們闡釋著文化的意義。紅色的燈籠,店鋪的幌子、嫁娶的花轎這是喚起對過去回憶的地方的象征物。還有地區(qū)文化記憶中或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到日常的習俗,它們在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上刺激著人們的感官。
仿古商業(yè)建筑的存在是合理的,它們對整個城市、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,因此需要嚴謹地對待。除了促進經濟的發(fā)展外,要注重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繼承和表達,形式不能丟棄,但不能局限于“形”的泥潭中,要從空間、場所、景觀等方面來挖掘更深層次的表達。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本網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,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。
本網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作權人聯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3、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。